為什麼有的普洱茶越陳越香,而有的卻香氣全無?
普洱茶以其「越陳越香」的特性聞名,但要達成這一品質,需要滿足兩個重要前提:茶品本身的優質性與存放環境的適宜性。以下將從茶葉品質、存放條件與香氣變化,揭開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秘密。
優質茶葉:陳化的基礎雲南大葉種茶葉內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和芳香物質,是普洱茶後發酵轉化的基礎。傳統工藝強調低溫殺青,保留了茶葉的活性,使其具備長期陳化的潛力。然而,市面上部分茶廠為追求快速的高香型茶葉,選用台地茶或進行高溫殺青工藝,製成適合即時飲用的「青普洱」。這類普洱茶雖然已喪失「越陳越香」的能力,不適合長期存放,但仍非常適合作為口糧茶飲用。
鄧時海老師曾指出,只有採用雲南大葉種和傳統工藝製作的普洱茶,才能在陳化過程中逐漸去青味、去寒性,最終轉化為口感醇厚、香氣悠長的珍品。若消費者未能分辨茶品的品質,長期存放不適陳化的普洱茶,反而可能導致茶品品質下降,失去其價值。
建議:選購普洱茶時,選擇有口碑的茶商,觀察茶餅色澤均勻、條索緊實,聞其香氣純正無雜味,以確保茶葉品質。存放環境的核心要素即使擁有了優質普洱茶,也要將其當作寶貝好好存放,若存放不當,可能會使其陳化不佳。以下是影響陳化的三大環境要素:
1. 溫濕度控制:普洱茶的轉化過程受環境溫濕度的影響極大。理想的存放環境為20℃、60%-65%濕度。過高的濕度易滋生霉菌,導致茶品變質;而過低的濕度則使茶品轉化過於緩慢。2. 避免異味污染:茶類具有吸附性,而普洱茶的吸附性更強[1],存放環境中的異味會迅速被茶葉吸收。因此,不同香味的茶品應分開存放,以防止香氣串味。同時,茶倉內應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密閉環境造成的陳悶味。3. 光線與通風:茶品應避免直射光線,因為紫外線會破壞茶葉中的香氣和內含物質。適度的通風有助於保持環境穩定,但需避免過強的氣流帶走茶品中的香氣物質。
存放過程中的香氣變化存放中的普洱茶香氣會隨著時間逐漸變化。低溫乾燥的環境(如秋冬季節),因環境濕度較低,與茶葉內水分形成壓力差,會自然揮發,並攜帶部分香氣散發至空氣中,形成茶倉內獨特的馥郁氣息。同時,溫濕度較低會減緩普洱茶內部多酚類物質和微生物的活性,降緩茶品轉化。這是普洱茶「休養生息」的過程,讓香氣逐漸沉澱並融合。
在良好的存放條件下,普洱茶的香氣會從最初的清香逐漸演變為陳香,並帶有木質香、熟果香等層次豐富的韻味。
避免「越陳越香」誤區:如何選茶藏茶現今市場上有大量的「新工藝」製成的「青普」,並不具有長期存放的潛力,但仍十分適合作為口糧茶即時飲用。但若將這些不適合長期存放的茶葉置於茶倉中,隨著時間推移,香氣不僅不會增強,反而會變淡或出現不良氣味,影響品飲滋味。建議消費者選擇有口碑的茶商,並了解普洱茶的工藝與品質,挑選使用具有豐富內含物質的雲南大樹、古樹茶原料,及使用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生熟普,避免盲目藏茶。而在藏茶環境也需挑選乾淨、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的位置藏養。此外,茶商也應該向消費者普及正確的普洱茶存放知識,共同維護普洱茶市場的健康發展。
總結普洱茶的「越陳越香」是大自然與寶貴的時間淬煉而成,唯有優質的茶葉和適宜的存放環境,才能堆疊出其獨特的價值。從選茶到存茶,每一個環節均需悉心呵護。透過正確的挑選與存放,我們不僅能感受一杯香氣層次豐富的普洱茶,也能體會每片茶葉經過時間醞釀的美好。注釋[1] 茶葉吸附性:茶葉吸附性源於纖維多孔結構及表面分子活性,能與水分和氣味分子結合。普洱茶因持續發酵,纖維結構疏鬆,孔隙增多,吸附性最強,需防異味污染。綠茶因殺青定型,吸附性較弱;烏龍茶、紅茶、白茶的孔隙結構介於其間,均需乾燥、無異味環境保存以避免品質變化。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