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核心價值是「越陳越香」,更是收藏的必要條件,因此眾多茶友視其自身經濟條件狀況選擇不同產品及時機點加入收藏行列,期待透過時間的積累讓茶品越陳越香,越陳越有價值,進而達到資源在手,幸福快樂。
然而,普洱茶要能越陳越香的條件除了原料、生態、工藝、倉儲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時間因素,唯有靠時間的厚度累積,其雙後發酵工藝才能慢慢顯現出成果,進而達到越陳越香的品質。
同業大廠因產量大,因此在原料上只能往台地茶園、弱化茶樹或邊境茶樹等著手,這些大量的茶菁原料,因為茶質較弱、茶性較寒,本不具「香、釅、厚、氣、韻」之越陳越香的普洱珍藏密碼。而看茶做茶本是茶廠的專業,因此這些產量大的茶菁被產製高香、清甜、雅柔且可立即品飲消耗的茶品,本是合乎茶業商業經營模式,但同業大廠為了賺得更多的利潤,隱瞞了茶品不能越陳越香的事實,改以「新工藝」名詞來誤導眾多經銷商及消費者。好在現在已開始有越來越多質疑的聲音出現了,相信時間終將說明一切!
這些「新工藝」的茶品,經過時間的驗證,有湯質骨架變弱、寡淡、且香氣潰散的問題,說白話一點,就是越藏越弱。適合新鮮品飲消耗的茶品,卻因為大廠的欺瞞原因,錯失品飲消耗的時機,更造成價值的折損,這不但影響普洱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更大大折損大廠們辛苦建立的商譽,不可不慎!
傳丰堂做為普洱茶產業的後進者,非常認同 鄧時海老師所提倡的普洱茶「青普」及「生普」分級制。「青普」產量最大,約占普洱產量七~八成,適合被新鮮品飲消耗掉;「生普」產量少,隱藏著「越陳越香」珍藏密碼,而能被藏養陳化而成為優質老茶。但不是所有普洱茶都需要被藏養陳化,只有屬於「精品級」的茶品才有越陳越香的價值。
能讓客戶喝到「適得其所」的茶品是所有大廠及茶商的任務及責任。大廠每年幾千、幾萬噸的產量,最適合產製優質的「青普」茶品,讓茶友可以隨時隨地無負擔、快樂喝;而屬於精品級的大樹、古樹、野生茶品,意謂著「數量」及「產量」少,符合本堂的經營理念及規模。如何讓本堂出品的每款茶品能持續飄香百年,是堂主建立行業差異化及進入的門檻,堂主攜手茶田計畫團隊一起為產至於雲南的這杯好茶努力,並用三代人名聲,來經營守護這杯好茶,讓喜歡優質好茶的茶友可以喝出健康、品出幸福、藏出價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