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蔘產製,尚未乾燥前的存放是最危險的時候。其往往因下雨或陰天靜置多天而未能曬到太陽時,空氣中的濕氣與黴菌很容易讓蘿蔔蔘半成品發霉。為避免此擾人的問題,一般農家都會在蘿蔔蔘半成品存放過程中,將蔘體表面舖灑細鹽,亦即,一層蘿蔔一層鹽。經過如此處理後,即使一段時間沒曬到太陽也不會發霉,但缺點是會造成日後產製而成的蘿蔔蔘太鹹。
若從健康方面考量,如何降低用鹽量,又能不影響半成品存放品質?高媽採用吊掛方式解決,在陰天或下雨的日子,把蘿蔔蔘一條一條吊掛起來,用自然陰乾,或用除濕機輔助乾燥(當持續下雨,空氣濕度很高時),如此產製出來的蘿蔔蔘含鹽量不會過量,而影響健康。2025年傳丰堂高媽手作第2批,從新蘿蔔開始醃製迄今26天,仍無法收成,尚待太陽露臉,普照蔘體,好讓第3批可以順利銜接。堂主向上帝祈求恩典,賜我陽光普照,使「傳丰堂高媽手作蘿蔔蔔蔘」產製順利與滿溢。
產製傳統純手工製作且不添加防腐劑的蘿蔔蔘,除了天候因素外,更是體力、技術及細節的綜合展現‼️過程中稍有不慎,就「發霉」給您看,前功盡棄,讓您看了傷心難過!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農家要用重鹹、曬很乾,或添加防腐劑等較省工方式來產製,如此進行產製的蘿蔔蔘腐敗的風險確實會降很低,但是這樣的蘿蔔蔘價值性卻不高。
優質的蘿蔔蔘具有下面幾個條件:1、含鹽量適當,亦即蔘體表面有鹽晶析出,但就一層薄薄的細顆粒粉。2、蔘體水活性[1]控制在0.7左右,避免太低導致生物活性停止,進而影響蔘體日後發酵陳化的品質。3、控制蘿蔔蔘體內部含水率及水活性比例[2],來達到長期保存的功效。
註解[1] 蘿蔔乾的水活性(Water Activity,簡稱Aw)是指蘿蔔乾中自由水的含量,也就是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分。水活性數值介於0到1之間,數值越低表示自由水越少,微生物越難生長。[2] 含水率與水活性的平衡:若內部含水率過高,即使水活性控制在0.7,仍可能影響質地或加速變質;若含水率過低,即使水活性為0.7,蘿蔔蔘可能變得太乾、影響口感。因此兩個指標均需兼顧,從而能產製出品質與口感並存的珍品。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