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場上有幾萬種的普洱茶品,但能夠存放越陳越香的只佔不到三成。儘管如此,每個茶商都大張旗鼓、搖旗吶喊,聲稱自己的產品能「越陳越香」,因此也都收割了不少的韭菜(不知情的消費者)。如今其茶品經過十來年的發酵陳化,換來的卻是香氣寡淡、滋味苦澀,既不回甘也不生津,唯一剩下的只有年韻口感而已,這是多麼讓人失望的事。不僅浪費了消費者的時間、金錢,更消磨了消費者的信任。因此可預期的接下來這些茶商的閃亮的招牌開始掉漆了。
人性本善,堂主相信每個茶商事業的出發點都是想要做好茶、賣好茶。然而,在「普洱茶」領域,由於整個行業迄今沒有統一製茶標準,所以茶農、茶廠都以茶商(客戶)要求來做茶。而茶商要求的標準依據為何呢?這個依據變動的空間就很大了,有出於成本、專業能力、個人喜好等考量的,根據茶商自行側重均不一定。
堂主立志將普洱茶作為後半輩子的志業,並傳承後代,累世經營。因此,在「越陳越香」的核心價值上,就要找最專業的老師學習,因為時間才是最珍貴的,去不復返。鄧時海老師給我們的建議是先把茶「喝懂」,了解何為香、釅、厚、韻。懂喝後,才知道用什麼原料、什麼工藝、什麼藏養環境方能成就這餅好茶。
鄧時海老師,中華普洱茶研究學會會長,致力於普洱茶「越陳越香」的核心價值,更在學會內成立了「普洱茶品鑑師委員會」,由郭詩毅老師擔任主任委員,和薛名卿老師一起負責普洱茶品鑑的推廣與教學。
郭老師依據鄧老師指示,定期在全台的北、中、南舉辦品茶茶敘,各茶敘均邀請鄧老師蒞臨指導,而我更是把握茶敘品茶的機會,跟在各位老師身邊認真喝、認真學,認真問。因為要懂喝、會喝、能喝出個所以然,才能知道如何把茶做對、做好,而非盲目吹噓自己的茶品有多好。
鄧老師說,普洱市場上能越陳越香的優質生普,一定要符合香、釅、厚、韻等四大密碼。十片裡能找到二、三片符合這些標準的就已經很不錯了,其餘的僅能作為即飲消耗的茶品。不過話說回來,老師的標準是一片葉子要能香一百年,其要求自然是非常高的!
🍵品飲茶序:暖身:1990年代熟茶1)2022年大益熟茶磚2)2024年品鑑師課程,專用青餅(南糯大樹茶配料60%,臨滄大樹茶40%)3)2005年大益8582青餅4)2004年茶品天下,易昌號景邁青餅5)2004年大友班章王青餅6)1950年代,紅印,中茶牌圓茶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