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載,于1980年中期,香港茶莊出現老茶庫存不足的情況,而部分茶商又覺得7542進價偏高,用料也相對細嫩,擔心後期轉化不理想,便希望南天貿易公司能和雲南省茶司溝通,做一款新餅茶出來,此時負責人周琮先生也覺得公司雖然普洱散茶業務發展良好,但仍缺乏「餅茶」業務,而當時香港買賣的餅茶普遍為7542和7572,沒有差異性,於是便想著做出一款新時代的“號級茶”。 前往雲南洽談前,周先生讓人買些市面上的「印級茶餅」和「號級茶餅」供研究用,當時「楊聘號」一餅都賣到5000港幣,「宋聘號」根本找不到,只有某個茶莊老闆藏有一片,但不肯外借,只好隔著玻璃看。經過研究後,發現「號級茶」的用料都比較粗枝大葉,且不刻意追求春茶料,部分印級茶也有這個現象,於是把這個研究成果反饋給了勐海茶廠。勐海茶廠據此成果,開始進行餅茶拚配作業,整個拼配製茶過程中,先是由“鄒炳良先生每次寄十幾個樣茶到南天,周先生與張忠先生反復試飲刪減後,將原訂的四五個樣茶混合后再試,大致可行後,再送給幾個有經驗的茶荘品鑒,再品鑒,通過後,請勐海茶廠鄒先生按此原料壓制,經過若干批的成品與滋味口感的觀察、測試與修正,最後敲定了這款茶的初版配方。
勐海茶廠並將這款茶的唛號定為8582,“85”代表是1985年研發的配方,“8”說明原料綜合等級為粗老的8級料,“2”則是勐海茶廠出品。剛進入市場的那幾年,8582每年的出廠量都在30噸到40噸左右,之後才逐漸受到市場歡迎,最多時一年就能出口300噸。至於「紫天」熟餅,其嘜號為8592,是香港「南天貿易公司」在1990年代初的訂製茶品。「南天貿易公司」當時要求蓋上一個紫紅色的天字蓋章,後來市場上俗稱為『紫天熟餅』。為何要蓋上這印章?由於同廠的「8582」生茶包裝和其非常類似,甚至一樣,為避免混淆,於是在熟茶餅的包裝紙上蓋上紫色的「天」印,以示區別。而「天」字就是「香港南天貿易公司」的「天」字,而這就是紫天餅的由來。
至於8582配方是否有使用古樹料一說,周勇(周琮先生的弟弟)先生澄清: 上世紀末的雲南普洱茶區,基本沒有採摘古茶樹的習慣,“8582”作為一款經典茶作品,它的主要原料,其實是今天我們根本不待見的「台地茶」,原料除「班章茶區茶菁」外,也有「臨滄勐庫茶菁」。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