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取得「中華民國普洱茶研究學會」第一屆普洱茶品鑑師證書,本次共有25位學員獲得品鑑師資格。鄧老師大會中表示,由他親自調教出來的品鑑師們,肩負了雲南普洱茶品飲消耗推廣的任務,特別是如何協助茶農將每年產量巨大的青普洱茶品(總普洱茶總產量八成),在適飲期間給品飲消耗掉。並期待分佈全台灣、北、中、南各地的品鑑師們能成立「茶譯座」,讓學員們走到哪裡都有茶可以喝、品及交流,更希望學會在「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薛銘卿老師的統籌領導下,「茶譯座」能遍地開花結果,遍佈東南亞、大陸、日本、韓國等國家。
鄧老師更表示,他負責傳授學員們「越陳越香」茶品的辨識技巧,亦即:以「香、釅、厚、韵」的品飲標準來檢驗不同茶品各自的適飲期間;更期待能在眾多普洱茶品中,先知發掘能夠持續香100年且價值被低估的茶品。鄧老師將其90幾年的品飲號級、印級茶品的經驗歸類總結,並有系統的傳授給學會學員,其最大的期望就是學員們能以此標準來產製或收藏優質普洱茶品,眼光放遠、格局放大,佈局未來,相信必能收穫越陳越香的投資價值與資源在手的幸福。
普洱茶領域,學問深似海,茶商們都有自己的商業模式。有的茶商家說自己的茶品最棒,可以PK掉市面上所有牛逼的茶品;還有的茶商勤跑茶山、拍攝影片,說他挑的、選的都是最好的古茶樹,硬把一票茶商給輾壓下去。而鄧老師說,他的名山名寨茶山就只有在茶桌上,只將茶品泡來品飲,待第三杯、第四杯入喉後,便能知真偽。
自從拜師鄧時海老師後,老師對普洱茶的專業知識、氣度與浩然正氣,深深影響了堂主在此領域的經營理念與格局。不僅讓堂主在越陳越香領域中少花很多冤枉路、時間及金錢,更使堂主在普洱茶推廣這條路上走得很踏實與穩當。依循鄧老師的教誨,傳丰堂堅持「喝茶喝健康、品茶品幸福、藏茶藏價值」的理念,因此我們採用自然農法栽培,不使用農藥及生長激素,並選用生態多樣茶區的大茶樹、古茶樹春茶茶菁為原料,來產製優質大樹茶、古樹茶等眾多茶品。因為我們要呈現給茶友的是這些大茶樹、古茶樹群,經吸收日月精華及大地靈氣,所醞含的豐富生命力、健康力與長壽力等營養物質,從而為茶友們帶來健康。
套句老師的名言,不苦不澀不成茶,生津回甘、體感舒適,身心愉悅是好茶。經營越陳越香的事業,要若所堅持、取捨與恆心毅力,不然會陷入越陳越迷失的風險。共勉之!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