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有聽過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一芽三葉、芽茶等概念,這些琳琅滿目的有點耳熟的術語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們有什麼區別?對於我們品飲來說,又有什麼不一樣呢?這次,我們就來一一講清楚!
茶葉的採摘部位茶樹有營養芽和花芽,我們討論的芽葉部分都是茶樹的「營養芽」,是用來生長葉片和枝條的芽,這些芽會在適合的環境下萌發並長出新葉,主要用來製作茶葉。花芽是茶樹的生殖器官,會開花結果,通常不會用來製作茶葉。
一芽一葉、一芽二葉、芽、葉,他們講述的實際上都是茶葉採摘的部位。我們知道,「茶葉」,有「葉」的部分,完全成熟的葉子在採摘分類就被稱為「葉」,而和其他植物一樣,剛發芽、還沒完全長完成的小嫩葉,就被稱為「芽」。兩者從以下三點可以比較出不同之處:
‧外觀:芽的顏色通常會比成熟葉子淺,呈現淺或鮮綠色,而葉的顏色則顯得深綠。‧觸感:芽比較柔嫩,因為其細胞結構尚未完全成熟,而葉則更厚實。‧內含物質:茶芽由於未完全成熟,生化成分還不夠飽滿,而葉茶則含有較高的纖維和其他內含物質。‧口感:芽茶沖泡後鮮爽柔和,而葉茶則滋味濃郁、茶湯醇厚。
了解到「芽」與「葉」後,相信茶友們對開頭所提到的「芽茶」、「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一芽三葉」、「葉茶」的概念就可以很直觀的理解了。沒錯!芽茶就是只含有嫩芽的單芽、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及一芽三葉為採摘時對茶葉型態的採摘標準。除了在外觀上的區別之外,不同芽葉的組合更會對茶葉口感和風味有很大的區別:
1. 單芽:僅採摘茶樹頂端最嫩的芽,通常外形纖細優雅,用於製作形態精美的高級茶品。這種採摘標準常見於名優茶中,如浙江的開化龍頂、峨眉雪芽等。芽茶富含芳香物質,因此沖泡後香氣清雅,口感細膩柔和,特別適合製作高級綠茶和白茶。然而,由於單芽內部的其他生化成分相對較少,導致其滋味偏淡,層次感不夠豐富。雖然芽茶外形美觀,香氣撲鼻,但在口感上往往顯得「中看不中喝」,缺乏濃郁的風味。2. 一芽一葉:採摘一個芽與其第一片嫩葉的組合,這是多數名優茶(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等)的主要採摘標準,這種採摘標準既保留了嫩芽的鮮嫩口感,又包含了第一片嫩葉的豐富內含物,保留了外形與內質的平衡,既具備外形的美觀,又有內在的風味層次,茶湯呈現鮮爽清新的特點,同時保持一定的濃厚感。3. 一芽二葉:採摘一個芽和兩片葉子。相比一芽一葉的茶葉,這種標準的葉片稍微成熟,內含物質更加豐富,茶湯的滋味更加濃郁且耐泡。此外,由於纖維素含量較高,茶葉在沖泡後的口感更加厚實,並且能承受多次沖泡,非常適合喜愛濃郁風味的消費者。4. 一芽三葉或更多:採摘一個芽和三片或更多葉子,這種標準多用於發酵類茶,如普洱熟茶。這種葉片內含物極其豐富,特別適合經過長時間的後發酵處理,從而使茶湯更加厚重,滋味更為醇厚。由於這類茶葉耐陳化,適合長期保存,隨著時間推移,口感會更加柔和且層次感更為豐富。這樣的茶葉富更多的纖維素和內含物質,沖泡後茶湯口感更加濃郁、厚實,並且能承受多次沖泡,適合喜愛較濃烈風味的消費者。
除了上述講到的芽葉組合,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稱為「開面葉」,開面葉是茶葉的一個生長階段,指的是茶芽停止生長,葉片完全展開時的成熟葉。這些葉子通常已經達到了充分的發展階段,內含物豐富,從而產生濃郁的香氣和滋味。開面葉被廣泛應用於烏龍茶和黑茶的製作中,因為這些茶類需要較成熟的葉片來支撐它們的複雜發酵過程。![]()
介紹完茶葉的型態後,大家是不是對這些不同形式的芽葉組合出來的茶葉影響到我們飲用到的茶品感到驚奇?其實,除了芽葉形式會影響到茶葉的營養,不同的季節對茶樹和茶葉的營養價值也有很大的影響。下一次的【原料堂】中,我們就為大家來講講茶葉的採摘時間,請大家敬請期待!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