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丰堂普洱茶葉

【製茶秘堂】茶類製作工藝詳解(一)殺青、悶黃、萎凋

入門文章 Jenny 2025.02.21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六大茶類的分類,並說明了茶葉如何在外在環境和人為影響下,通過物理和化學變化展現出不同的特性。這次,我們就來詳細和大家說說六大茶類中綠茶、黃茶、白茶的關鍵工藝——殺青、悶黃、萎凋。相信了解了之前講的製茶工藝對茶葉的作用後([【製茶秘堂】為何同樣的茶葉能產出不同風味?製茶工藝對茶葉的作用]),茶友們能夠更容易理解這些製茶工藝!
殺青殺青的目的殺青是綠茶製作的關鍵工藝,通過加熱來停止茶葉中的氧化反應,並釋放茶香。殺青的主要目的有四個:
- 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阻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 散發青氣、發展茶香- 改變茶葉內含成分,促進綠茶品質形成- 蒸發部分水分,使葉子變軟,便於後期加工塑形
殺青的過程這個過程控制因素是溫度和時間。溫度過高會讓茶葉變色過快,香氣流失;溫度過低則無法有效停止氧化反應,影響茶葉的品質。時間也需要掌握好,過長的時間會讓茶葉過熟,香氣變差,過短則可能無法完全停止酶的活性,風味也會受影響。此外,環境的濕度和氣候也會影響殺青效果,濕度較高的地方茶葉乾燥慢,通常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加熱處理。
殺青的方法根據操作方式和使用工具的不同,殺青方法可以分為手工和機械化兩大類。
- 手工殺青:較為傳統的方式,通常用於製作高品質的茶葉。將茶葉放入鍋中,通過手動翻動進行加熱,操作時能精確控制溫度和時間,從而達到理想的殺青效果,保持茶葉的鮮香和嫩度。- 機械化殺青:多用於大規模生產,包括鍋式殺青(茶葉放入鍋中用機器操作翻炒加熱)、滾筒殺青(茶葉放入滾筒中,隨著滾筒旋轉進行加熱),蒸汽殺青(也稱為蒸青,利用蒸汽迅速加熱茶葉),以及微波殺青。
殺青適度時的外觀茶葉會由鮮綠變為暗綠,手感柔軟,微微帶有一點黏性。香草氣會消失,略帶茶香。
悶黃悶黃是黃茶製作中的關鍵工藝,這個步驟促進茶葉的黃變。悶黃的具體操作是在殺青後,將熱茶葉趁熱堆積起來,讓他們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發生熱化學變化,最終使茶葉變黃,形成黃茶獨特的風味和外觀。茶葉在悶黃的作用下,內含物質改變如下:
- 促進茶葉中的葉綠素降解、多酚類化合物進行非酶氧化反應,生成黃色物質- 形成乾茶黃、湯色黃、葉底黃的「三黃」特徵和「甘醇」的口味
悶黃的方式可以分為乾柸悶黃和濕柸悶黃,這裡的乾濕指的是含水量。同一溫度下,含水量越高,黃變速度越快;同一濕度下,溫度越高,黃變速度越快。
悶黃適度的茶葉,葉色會呈現黃綠色。口感上,由於進行了非酶促氧化,兒茶素轉變為茶黃素,因此黃茶相比於綠茶,口感上來說更加柔和。
萎凋萎凋是白茶製作中的重要工序,目的是通過減少茶葉水分,使葉片中細胞內部物質轉化,改善茶葉香氣及口感。萎凋的具體操作相對簡單,在一定的溫濕度條件下,將茶葉均勻攤放,通過促進鮮葉中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生適度的變化,散發部分水分,使葉莖萎焉[1],顏色變暗綠色,青草氣散失。
萎凋的方式有三種:自然萎凋、複式萎凋以及加溫萎凋。當環境通風良好且無日光直射時,適合採用室內自然萎凋;在春秋季的晴天,通常會採用複式萎凋,即將自然萎凋與日光萎凋相結合;而在陰雨天氣,則需要採用加溫萎凋,如使用熱風設備來加速萎凋過程。白茶的萎凋時間較長,一般來說:室內自然萎凋需48-60小時,最多不宜超過72小時;熱風萎凋的時間較短,一般控制在20-36小時左右。
萎凋適度的葉子含水量在18%-26%左右,芽葉毫色銀白,茶葉的顏色會轉變為灰綠或深綠色,葉緣自然乾縮捲曲,芽尖和嫩梗呈翹尾狀。
這次就和大家分享殺青、悶黃、萎凋這三種重要工藝,下次分享另外三種茶類的重要工藝:做青、發酵、渥堆。請各位茶友敬請期待!
註解[1] 萎焉:形容植物或葉片因水分流失而變得柔軟、失去挺立狀態的過程。

回應 ()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