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妹妹拜訪完客戶後,下午帶雙親至中央新村門市品飲今年產製的「感恩」生茶餅,並搭配60年代的「紅印毛尖」老散茶,一新一 老,體驗感受茶品因著時間的長流,陳化發酵及酶促反應等因素帶來其香氣、湯色、滋味及韵味等變化與差異; 開湯一比較,就能體會到新茶變老茶的過程是多麼的不容易 (1、最少30年以上陳期,方能稱老茶,2、這30年內還要:忍住不喝掉、沒放到壞掉、沒因故遺失或毀損掉,3、用優質的原料來產製) 。
「感恩」茶餅,用的是2021年臨滄鳳慶縣平河古茶園的百年齡以上的大樹頭春純料毛料,2021年雲南茶區雨水稀少、面臨乾旱,所以茶樹茶質更為飽滿厚實。開湯後,第一、二泡茶湯較淡,第三泡後滋味開始豐富起來,可品到酸甜苦澀鮮等滋味,幾秒後,苦澀味在口腔壁周邊及喉頭處轉化為生津及回甘濕潤,那新茶的香氣、滋味、湯色,有如青少年般的陽光、青春洋溢及靦腆羞澀,可感受的那股充滿生命力與活力朝氣。
再品已60歲有餘的「紅印毛尖」散茶,茶湯入口的那一刻,深栗色透亮的湯色、強烈的木質中藥香、口感飽滿細膩的茶湯、一陣子過後體感放鬆及喉韻舒適,讓人彷彿有身處深山裡的寧靜,滿足了視覺、味覺、嗅覺及心靈的享受。
鄧老師曾說:普洱茶的『陳』和『老』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喝老茶會覺得意境很美。東方人喝茶講深度,西方人講究厚度。普洱茶是大葉茶種,茶性本身就比較厚重豐富,經過幾十上百年存放后,又兼具了深度和內涵,這是其他茶沒辦法比的。所以,喝到好的老茶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因為可感受它在幾十、上百年歲月中經歷的艱難過程,更重要的是喝一泡就少一泡,數量稀有。
平日忙於工作、利用週日下午悠閒時光、和父母親共品兒子產製及收藏的好茶品(感恩茶餅及紅印毛尖),讓他們和我一樣愛上普洱茶,用共同的嗜好和父母一起品飲交流,很有幸福的滋味。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