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氣候基本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型,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乾濕季節分明。季節上只有旱季(10月初到來年5月中旬)及雨季(6月初至9月底)之分,因受中原文化影響,而有春、夏、秋、冬四季茶品之分。採茶一般在春季、夏季和秋季三個季節進行;其中「春茶」係指在2月底至5月中所採摘的鮮葉,共有3~4次採摘;「秋茶」為雨季停止後所採收的鮮葉,一般在9月下旬(10月初)至11月底;而6月初至9月底所採摘的鮮葉爲「雨季茶」或稱「夏茶」;因此旱季採栽有春茶及秋茶。
■春茶(2月底至5月中)︰滋味甘甜,茶質厚重,可分為明前春、二波春及雨前春。
1、明前春(3月底到清明前)採摘於清明節前雨量較少時的鮮葉,價格最高2、二波春(3月底到4月中到4月底)-正春開始下起春雨,雨有助於土內養分的輸送,氣溫提升、陽光普照有利於茶樹生長,葉質也較為肥厚柔韌,價格次高3、雨前春(5月初到5月中旬)春茶第第四波採栽,價格是春茶中最低的
☆並不是最早發芽的茶最好。低海拔地區回暖較快,茶樹發芽比較早;高海拔地區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周期較長,發芽期會晚於低海拔地區茶樹。雲南的古樹茶大部分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山區,所以古樹茶發芽期較晚。另外,樹齡也會影響到茶樹的發芽期。樹齡越大,發芽期越晚。
■夏茶(6月初至9月下旬):茶湯澀味重
五月下旬以後雲南各大茶區進入雨季,加上夏天高溫,光線照射強,茶樹生長快,有利於茶葉碳代謝的進行,生成大量帶苦澀味的茶多酚;往往也因茶樹生長快,葉大而薄、梗長而細、茶毫稀少、葉底黑瘦無光澤、葉脈細,因葉肉不飽滿而缺少彈性。夏茶中各類鮮爽物質含量低、果膠質少,因而口感上苦澀重而難化,水薄而硬,香氣雜且沉悶。一般夏茶適合制發酵茶,它有充分的茶多酚轉換為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
■秋茶(10月初至11月底):香氣馥郁,味道平和
九月間,茶樹會發出一輪白毫豐厚、肥壯飽滿的新芽,即「谷花茶」,這時,我們就可以採摘秋茶了;秋茶白毫特多,也很細嫩,爲制餅茶的原料。其次秋茶的質素比夏茶好,雖然立秋採的茶依然帶有夏茶的特質,但其苦澀味比起夏茶減低許多。而秋茶的性質較春茶平和,春茶滋味豐富,茶味甘甜;秋茶的特色會在於香氣。秋天中旬氣溫差異大,白露茶會有一股麥香,如果氣候適宜,所產出的茶葉品質與春茶相差無幾。
我要留言